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

批判性思考練習題(1) 洪雪珍的文章

作者●洪雪珍/ 商周網站專欄作家 *文章的出處很重要,商業週刊並沒有一個很靠譜的審查機制,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,可以一看到文章的出處就決定要不要點閱它。如果沒有要練習批判思考,強烈建議可以把商管的雜誌直接肅清。 七月,台灣失業率飆破4%,社會又陷入焦慮中,也因為正值畢業季, 青年的高失業率再度端上檯面討論。 和全體失業率相較,青年失業率達三倍,在全世界數一數二,的確是一個棘手問題。 *如果有出過社會就知道,年紀越大的人絕對越難找工作,你去就服站問他們的人員也一定會給你如此的答覆,這原因有很多。但報章卻給人一種完全相反的印象,這就表示洪雪珍平常在參考的文獻也不是甚麼多優質的文獻。 但是請注意,失業率還只是計算到勞動人口,另外有15萬名想工作卻未找工作的「怯志人口」並不計入勞動人口裡,其中近四成共5萬8千人屬於青壯年,年紀在25至39歲之間,最讓人憂心! 社會期待,侷限了人生的多元性 寶寶心裡苦,但是媽媽心裡更苦 *用詞不洽當,好像刻意把38歲的兒子幼稚化、汙名化。 。一位中年媽媽和我談起他的兒子,38歲,留美博士,在家裡蹲了兩年,她沒有怪兒子,反而是充滿自責。 媽媽說,兒子拿到學位剛回台灣時,有出去找過工作, 可是大學關校併校的傳聞滿天飛,找不到教職缺 * well..用傳聞兩字表示那單位根本還沒實際行動,有些學校併校之後教職還沒變少,反而是被吸收至另一所更大、更有野心的學校裡了(清大)。 ,而民間企業又覺得用不到博士學歷,而且36歲毫無工作經歷,因此求職也四處碰壁。說著說著,媽媽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,再也收不住,一顆一顆的掉了下來,哽咽的說: 「是我錯了,不應該從小要兒子好好念書、考上好學校,以為這樣就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,讓他有過高的期待,沒有辦法接受現實的人生不如他的理想。」 *媽媽真誠地反省,但這種話洪雪珍是講不出來的,所以才說這篇文章的毒素比起全部是洪雪珍自創的文章要少很多.. 打從兒子念小學起,成績數一數二,逢年過節親戚看到他,就期許他長大一定要念醫科或當律師,念博士到大學當教授也挺光耀門楣。這位媽媽自覺有責任好好栽培兒子念書,住南部的她還為此調職台北,陪兒子在台北念大學,甚至賣掉房子送兒子去美國攻讀博士。孩子認真自律,一路沒讓父母失望過,整個家族都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。 過度關心,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就在兒子開